查看原文
其他

定了!乡村振兴,今年农村将有这些大动作

翔安区融媒体中心 业翔民安 2022-05-13




春天孕育着无限生机

农村蕴藏着无穷潜力



昨天上午

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


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研究谋划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我市“三农”工作。

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讲话,市长庄稼汉主持会议,魏克良等市领导出席会议。


胡昌升在会上指出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就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、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系统回答了做好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。福建、厦门是习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,习总书记在“三农”领域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实践,为我们留下了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论述,深刻认识和把握“三农”工作的战略地位,坚定信心、找准方向,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,切实找准并走出一条符合厦门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,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的靓丽风采。


“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”文人笔下的村容村貌,在岛外农村轻松可觅。(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)  


胡昌升说


在历届市委、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,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

军营村的整洁村貌。(记者 林铭鸿 摄)



一是民生显著改善。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02元,增长10.7%,均居全省首位。建制村100%通硬化路、通公交、通有线电视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%。全市新增学位中约八成位于岛外,实现镇街卫生院、村居卫生所全覆盖。


二是产业发展迅速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实现营收920亿元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,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0亿元。在全国“菜篮子”市长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。


三是改革深入推进。创新实施“平台制”和“下派制”双轨并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。率先完成村居股份合作制改革,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。现有专业合作社1805家、家庭农场463家。
四是环境持续优化。实施“一革命四行动”,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。完成农房“平改坡”924栋,整治裸房529栋,建成省级森林村庄3个。


五是治理不断提升。深化农村基层党建、民主法治建设和文明创建,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,共有全国文明村镇5个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。在占全市地域面积三分之二的土地上,广大农业系统干部职工、农村基层干部、包村驻村干部、大学生村官、科技特派员等“三农”工作者不忘初心、不辞辛劳,披星戴月、风雨无阻,常年奔波在农业生产、乡村建设、农民增收第一线,把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融入厦门的田野乡间,把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,化成了全市农村的勃勃生机、安定和谐。




翔安三五丘七彩田园。(记者 张奇辉 摄)


胡昌升指出


按照党中央和省委、市委确定的乡村振兴“三步走”目标安排,市委、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我市“三农”工作的阶段性目标:
  • 力争到2020年底,现代都市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7万元,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。


  • 到2022年,现代都市农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2万元(年均增长8.5%),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,人居环境显著提升。


  • 到2025年,现代都市农业产值超1500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(年均增长8%),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,农村更加生态宜居、整洁优美、文明和谐,真正实现农业强、农民富、农村美。


同安白交祠村。(记者 黄嵘 摄)


实现以上目标,必须突出坚持和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:

一要坚持城乡一体,增强一体统筹意识,加大一体统筹力度,提升一体统筹水平;


二要坚持规划引领,坚持规划先行,真正做到先规划后建设;注重分类管控,对全市禁建区、限建区、适建区内的不同村庄,分类制定管控规则;彰显风貌特色,坚持留“白”、留“绿”、留“旧”、留“文”、留“魂”相结合;增强规划刚性,对违反规划的行为,都要严肃查处;


三要坚持改革创新,要盘活用好农村土地资源,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;


四要坚持精准施策,坚持问题导向,当前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“当头炮”,响鼓重锤、攻坚突破;注重典型引路,今年要在30个省、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,岛外各区再按双倍数量配套建设一批区级示范村,岛外每个区确定2条重点线路,配套一批重点项目,点线面结合,带动整体提升。注重因地制宜,遵循客观规律。





军营村的村民们在茶叶成熟季节采茶。(记者 林铭鸿 摄)


胡昌升强调


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,让现代都市农业成为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。
同安百利种苗新厂区。(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)


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都市周边,以向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农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导向,高度集约化和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。它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为一体,一、二、三产交叉融合,包括了休闲观光、设施农业、特色型农业等业态,发展前景广阔。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立足厦门实际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、高质量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。



一、要加力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。


坚持市场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、品牌化、生态化,提升厦门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
二、要加力推进现代农业招商引资。


突出招大引强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主攻方向,建立招商目标企业库,重点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。对在谈的现代农业重点项目,实行“一事一议”,做到全程跟踪服务。台湾地区现代农业较为发达,要充分发挥我市对台优势,借助全国台企联农工委落户厦门的有利条件,力争尽快落地一批重大台资农业项目。


拓宽招商渠道。依托九八投洽会、海峡论坛、两岸企业家峰会等平台,吸引更多资本投资我市现代农业项目。强化资本招商,探索成立产业投资基金,以“金融扶持+项目投资”模式开展推介合作。注重以商引商,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,发挥现代农业招商顾问资源和影响力,推动更多投资者来厦投资兴业。


精准有力保障。强化用地保障,建立部门协调联动的供地机制,切实解决农业项目供地难的问题。优化招商服务,建立项目专人跟进落实机制,做到信息及时畅通、动态及时跟进、手续及时办理,实现从洽谈到落地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

三、要加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

培育龙头带动融合。加大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,优先保障龙头企业增资扩产用地,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带动力,不断引领上下游相关环节相互融合发展。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,给予技改项目设备投入10%、单个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。乡村旅游业新投、增投单个项目建设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,在符合用地政策条件下,给予贷款贴息补助。


延伸业态促进融合。聚焦产业链延伸,鼓励产地初加工技术升级,大力发展精深化的农产品加工业。聚焦供应链延伸,强化节点设施与基层网络建设,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,大力发展便捷化的农产品物流业。聚焦价值链延伸,深入挖掘休闲观光、文化体验、养生养老等功能,建设乡村影视外景基地、特色文创小镇、高端康养基地等,形成全域多元、业态丰富、产品多样、服务优质的乡村旅游业新格局。


壮大集群提升融合。推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,引导关联企业入驻,扩大规模效应,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,加快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。




翔安荣杰园台湾水果观光园,游客采摘台湾品种的水果体验休闲农业。(记者 张奇辉 摄)


胡昌升说


要推动农村全面进步,让美丽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。新时代的美丽乡村,既要有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美景,还要有“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”的乡风。加快建设农村幸福家园,重点要实施“两攻坚”“三提升”五大工程。


翔安大宅村内景观。(记者 张奇辉 摄)



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工程。坚持系统治理、长效治理,尽快让乡村换新颜、着新装。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,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配套一批重点项目,点线面结合,带动整体提升。


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攻坚工程。以跨岛发展为抓手,持续加大岛外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,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。着力畅通农村道路“最后一里”,着力畅通农村供水“最后一米”,着力畅通农村亮灯“最后一杆”,着力畅通农村信息化“最后一站”。


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、满足群众合理预期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缩小城乡差距,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,着力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,着力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。


实施乡村文化提升工程。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,既要守住青山绿水,也要传承振兴乡土文化,真正让农村留得住乡愁。要传承民间文化,丰富文化生活,保护风貌建筑。


实施基层治理提升工程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,推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,努力探索厦门乡村善治之路。要以自治激发活力,以法治定纷止争,以德治春风化雨。村居党组织要强化道德的教化作用和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,牵头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、道德公约,注重吸纳农村传统道德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容,不仅要把这些村规民约刻在石头上、挂在墙上,更要进到农民心上,使之真正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。




军营村的河道在进行环境维护。(记者 林铭鸿 摄)


胡昌升说


要推动农民全面发展,让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努力推动全市农民全面发展,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、追梦人。


同安区的乡村小学。(记者 林铭鸿 摄)



一、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。坚持富民为本、富民为先,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。着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。提高财产性收入是长期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。要按照政策规定,推动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通。要鼓励村民利用自建房屋、土地经营权等资产入股乡村新业态,合理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增值收益,有效促进财产性收入占比提升。要扩大转岗就业渠道,提高经营性、工资性收入。
着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。支持村集体立足区位优势,依法使用建设用地以自办、入股、联营等方式开展对外租赁、乡村旅游、餐饮服务等业态经营,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。同安区的梧侣村通过统筹村民部分征地款,按出资比例成立股份公司统一建设沿街商铺、农贸市场,统一运营管理,吸引了周边工业区大量人流前往消费,村集体收入去年超过20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。这种做法值得借鉴。
着力增加困难农民收入。针对农村残疾、患病、孤寡等困难群体,在社会和医疗救助保障的基础上,深入实施“爱心济困”行动,落实1次上门走访、1次送培训上门、2次送就业岗位上门的“112”帮扶机制,鼓励用人单位进行安置性就业,给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,多措并举确保困难群体收入有保障。
二、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。建立有效引导和激励机制,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,建设一支有知识、有技能的新型农民队伍。
要提高职业技能。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,聘请专家和农业领军人才教授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,提高培训补贴标准,努力让乡亲们有一技之长。
要增加岗位供给。鼓励各区、国有企业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事业单位开发设立基层公益性岗位,岗位补贴标准为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。鼓励搭建村企定向合作平台,依托企业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立“转产就业工坊”,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一份稳定工作。
要优化创业环境。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,鼓励在外经商、务工、学习人员返乡创业,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;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业项目,可申请最高30万的担保贷款,开办小微企业的最高可申请300万元;租用场地经营实体的,给予一次性补贴。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待遇,推动职称评定、工资水平向乡村教师、医生、农技人员等倾斜,切实让返乡人才舒心生活、安心工作。
三、要大力促进乡风文明。要围绕提高农民文明素质,着力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。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打造群众精神家园,营造乡村孝敬、友善、节俭、诚信的文明氛围。
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。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,推动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简办,减少农民人情支出负担;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村新时尚。
持续建设爱心乡村。培育爱心、弘扬善举,推进“爱心厦门”在广大农村延伸,组织农村党员和能人自觉加入到爱心志愿活动中,加强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干部同农村孤寡老人、失能老人、困境儿童和困难家庭的结对帮扶工作,让全市所有农村都成为和谐有爱的乡村。


军营村的整洁村貌。(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)


胡昌升强调


做好“三农”工作,关键在党,关键在人。要大力弘扬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留下的“心到、人到、工作措施到”的“三到”工作法,用心带领农民发展致富,主动到乡村履职尽责,到田间地头排忧解难,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,在新起点上开创厦门“三农”工作新局面。
游客在“厦门第一村”马塘村观看拍胸舞表演。(记者 张奇辉 摄)
会议以视频会的形式开到全市各区、各镇、各涉农街道的村(居)负责同志。会上,四位基层农村代表分别从推动新村建设、促进集体增收、加强乡村治理、加大服务保障等方面做了经验分享。
会前,市、区共同举行现代农业招商项目网络签约,共签约项目15个,计划总投资33.85亿元。


最近发布

翔安公交临时调整5条线路运营

动真格!翔安区对这十大行业领域乱象开刀

党建引领!翔安区创新推行“项目指挥部+联合党组织”党建模式

来源\厦门日报

审核\袁晓敏

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